为深入贯彻落实司法体制改革要求,今年以来,兴庆法院紧紧围绕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目标,以“数据会商”机制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风向标”和“指南针”作用,推动审判管理工作向精细化、科学化迈进。
健全机制筑基础,凝聚共识增合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兴庆法院高度重视数据会商工作机制建设,着力构建“党组领导、审管牵头、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印发《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建立立调审执联动机制的通知》《关于立审执联动化解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通知》等制度文件,建立“月度重点分析、季度全面会商、年度总结提升”的三级会商机制,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数据会商9次,分析审判执行核心指标18项。二是创新会商形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一张网”办案系统实时提取数据,利用可视化平台动态展示分析结果,提升会商效率和直观性。三是聚焦关键指标,提升会商质效。改变以往“数据简单罗列通报”的模式,聚焦审判质量、效率、效果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设定专项会商议题。通过机制化、规范化的数据会商,为审判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显著提升了审判管理效能。
深度分析明态势,精准施策提质效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会商的目的在于增效。兴庆法院在数据会商实践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不仅“报账”,更重在“核账”“销账”。一是建立多维分析模型。既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本院各项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又开展横向比对,与全区、全市法院均值进行对比,找准自身定位。鉴于年初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较高,采取内部研讨分析、加大保全力度、强化部门联动和外部实地交流等方式进行改进,至年中时该项指标较年初下降34.6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7.94个百分点;二是开展专项深度研判。针对上诉率高、发改率高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数据会商。就发改率较高的类型案件,借助内刊和会商发布类型化案件审理指南——内部刊物《镜鉴》,以形成类案裁判指引、统一裁判尺度。截至8月,上诉率7.52%,同比下降2.9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三是强化数据预警功能。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临界审限案件、长期未结案等实行预警管理。截至8月,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督办旧存案件4211件,清积率达99.06%,清理长期未结案20件,从机制上确保“动态清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保持98.19%的高位,居全区法院前列。
注重转化求实效,司法为民显担当
数据会商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上。兴庆法院高度重视会商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分析-决策-落实-反馈”的闭环管理。一是转化为管理决策。根据数据会商发现的先行调解成功率不高的问题,成立先行调解中心,优化诉调对接机制。截至目前先行调解成功案件数5233件,居全区首位,先行调解成功率处于合理区间。二是转化为便民举措。通过分析诉讼服务大厅人流量数据和导诉台咨询热点问题,引入要素式诉状、答辩状自动生成技术覆盖多类案件,通过要素式示范文本自动生成功能,立案窗口排队时长缩短至原来的四分之一,立案满意率达98.26%,处于全区法院前三位。三是转化为质效提升。以数据驱动、智能调解、画像分流等科技手段,积极探索建立金融类案数智化协同治理机制,形成“审画保调裁”五步工作法,助力90%以上金融案件提速提质。在商事共享法庭升级“易货解债中心”,通过评估变卖、以物易物、帮找销路、金融贷款等多种方式,恢复企业履行能力,促使纠纷实质化解,商事共享法庭调撤率达69%。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数据会商工作是新时代法院工作迈向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抓手。兴庆法院将始终坚持务实与创新并重,不断深化数据会商机制建设,深度挖掘司法数据价值,强化成果转化运用,以数据赋能审判管理、提升司法质效、践行司法为民,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撰稿:董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