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最基层单位,处于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近年来,兴庆法院大新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服务辖区基层群众,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构建人民法庭与辖区社区深度联动机制,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强化培训赋能 筑牢解纷根基
为深化家事纠纷治理,大新法庭法官在大新镇司法所为“法律明白人”、红白理事会干部举办主题为“抵制高额彩礼,幸福从零开始”的法律讲座,详细讲解了司法实践中彩礼认定范围、返还原则、诉讼主体资格等常见问题,帮助基层干部提升掌握法律知识,更好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法庭定期组织法官、调解员深入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围绕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常见问题,通过案例讲解、模拟调解等形式,提升社区网格员、调解员法律素养和调解能力。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题培训3场,覆盖社区工作人员及群众500余人次,为基层矛盾化解注入专业力量。
深化协同联动 矛盾前端化解
“感谢法官,我们一定按照调解意见及时修理管道,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在银燕园社区某物业服务中心内,大新法庭法官通过对接社区网格员,及时了解并提前介入一起因漏水导致的邻里纠纷。通过上门主持调解,在诉前阶段就成功将这起案件化解,得到各方的一致认可。
法庭与社区建立“信息互通、纠纷联调”机制,依托“法官进网格”平台,联合社区干部、法律顾问组建调解小组,对辖区内矛盾纠纷开展常态化排查。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今年已联合化解矛盾纠纷87件,调解成功率达92%,有效降低诉讼案件增量。
推动资源共享 凝聚治理合力
“办了卡商家‘跑路’怎么办”“网购东西缺斤少两能维权吗……”3月12日,大新法庭法官走进燕鸽湖基地,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开展“3·15”普法活动。活动中,针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法官一一耐心讲解,让群众对维权途径有了清晰认识。
法庭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与社区共享调解场所、普法宣传资源,及时发布典型案例及法律风险提示,打造“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站”。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司法与社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撰稿:柴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