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诉讼服务 司法公开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兴庆区人民法院->新闻中心->法院资讯
“兴”语品读丨书香致远 阅读未来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灯塔,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它以文字为羽翼,承载着智慧与梦想,跨越时空的界限,将古老的故事与崭新的思想传递给每一个渴望知识的灵魂。书籍是心灵的栖息之所,是灵魂的对话空间,它让人类的精神世界得以无限延伸,也让文明的火种得以代代相传。可以说,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这一生就与书籍、阅读密不可分。

我的童年有些孤独,陪伴我消磨业余时间的是一架子书。从《唐诗三百首》到《大学》《中庸》,从四大名著到《人间词话》,从《安徒生童话》到《小王子》,从《格列佛游记》到《海底两万里》……每一个安静的白天与夜晚,我看见前人的智慧在书页上熠熠生辉,发现即使跨越古今,也不能阻隔我们思想交锋、情感共鸣。我会因作者的妙笔生花而身临其境,会对主角的遭遇扼腕叹息,会为书中人物叩问命运、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折服,小小脑袋里渐渐形成了对世界、对生命、对未来的轮廓。

读大学之后,我涉猎的书籍种类更多,也渐渐从文学名著、历史典籍、人物传记,开始发展到专业的心理学、新闻学、哲学、法学类书籍。渐渐地,阅读它不再只是愉悦、放松我精神世界的“解语花”,还成为我武装头脑、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助推器”。

结合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我想与大家分享分享阅读的益处,特别是在我少年时期、青年时期,阅读对我认知拓展、价值观塑造、情感体验、能力提升等方面助益良多,希望我的感触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俗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是源于他们认知能力的不同,可以说人的认知决定着自我发展的“天花板”。而阅读,大量的阅读,有助于推动我们的认知从量变到质变。

首先,阅读能让我们获取大量的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书籍,像《物种起源》让我们了解生物进化的奥秘,知道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岁月,通过自然选择等机制逐渐演变而来的。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如《资本论》,它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包括商品的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等诸多经济现象。这些知识就像一块块砖石,搭建起我们认知世界的高楼大厦。

阅读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通过《荷马史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希腊时期的社会风貌、神话传说和英雄人物。它展现了古希腊人对神灵的崇拜、对荣誉的追求等价值观。而通过《史记》,我们能详细地知晓中国古代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漫长历史,包括政治变革、战争冲突、文化发展等诸多内容,从而拓宽我们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认知边界。

只靠阅读提高认知,并不能完全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难题。毕竟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和难以预料的事态。思维不对,就会做出错误的反应,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痛苦。选择正确的思维,才能从容破局,有条不紊地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难题。所以说,一个人的人生段位,不仅在于处事的能力,更在于面对问题时的思维。

而阅读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哲学书籍为例,像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它深入探讨了人类认识能力的边界和理性思维的规律。阅读这类书籍需要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不断进行逻辑分析,学会如何构建严谨的论证框架。当然,阅读还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例如,阅读科幻小说《三体》,书中描绘了宏大的宇宙场景、奇特的外星文明和人类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就会自觉随着作者的笔触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宇宙的奥秘、人类的命运等诸多问题。这种想象力的激发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

当前社会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国内与国外文化交融的时代,存在多种价值的冲突与碰撞。我们青少年又恰好处在价值观形成期,在多元文化时代,容易好坏难辨,在信仰上陷入迷茫,因此我们需要依靠阅读提高自己抵御外部消极思想的“免疫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像《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他从一个因偷面包而入狱的囚犯,经历了种种磨难后,逐渐改过自新,成为一位善良、有爱心的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善良、宽容、救赎等道德品质的力量。而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也能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比如《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对家人在为人处世、读书治学等方面的教导。他强调“勤俭为本,耕读传家”,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通过书信的形式传递给读者,让我们明白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要坚守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等美德。值得一提的是,文学作品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诗歌以其精练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滋养着人心,例如,王维的山水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通过阅读这样的诗句,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体会到诗人营造出的空灵、宁静的意境。这种审美体验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事物,培养对艺术、自然、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

我在初中的时候,常被言情小说里的绝美爱情感动到热泪盈眶,但等到“不惑之年”,再回头去看过去经历的时光,才发现人生不止是爱情让人心动。人这一生,缘深缘浅,缘来缘去,为家为国,为亲为友,任何一种感情都值得被铭记珍藏,于是我开始对更多的文学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精神更加富足,内核更加稳定。在读《简·爱》时,读到简·爱面对舅妈和表兄妹的虐待,坚韧不拔、自尊自爱,这种品质、精神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当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重重磨难时,我们也会为她的遭遇而揪心,为她的幸福而欢呼。这种情感共鸣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经历了书中人物的情感起伏,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体验。而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作者对父亲送别时的细节描写,如父亲艰难地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也会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这种共鸣使我们在情感上得到慰藉,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而当我们感到焦虑、烦躁时,不妨读一本轻松的幽默小说,如《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等奇幻国度的冒险经历,其中包含的幽默元素能够让我们暂时忘却烦恼,放松心情。相反,当我们情绪低落时,读一些励志书籍,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保尔·柯察金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为理想奋斗,激励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当然,阅读最锻炼我的,还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在阅读经典名著时,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生僻字、优美词汇和经典语句。例如,阅读《红楼梦》,其中对人物的外貌、服饰、心理活动等的描写用词极为丰富,像“袅袅婷婷”“娇羞怯怯”等形容词,这些词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用到,但通过阅读积累后,我们可以在合适的场合运用它们来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阅读还能帮助我们学习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鲁迅的作品语言犀利、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性;而朱自清的作品语言清新、优美,富有诗意。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运用合适的语言风格进行表达。而在阅读专业书籍或者学习新知识的书籍时,我们需要自己去查找资料、理解概念、总结要点。例如,在阅读一本关于心理学的入门书籍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陌生的心理学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会主动去查阅相关的案例、研究背景等资料。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使我们在面对新的知识领域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和掌握。

最后,我想送两句话给我的青年朋友们,第一句是“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也应当有所取舍,在浩瀚书海中去伪求真、去芜存菁,在甄别、提炼中实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本文作者为兴庆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陈柯宇)

 

撰稿:陈柯宇

 

来源: 责任编辑:
☆ 兴庆区人民法院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兴庆区人民法院,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庆区人民法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兴庆区人民法院)”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兴庆区人民法院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