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徽下的追光者
开栏语:一名干警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故事就是一份力量。在人民法院,总有一些身影用行动诠释初心,用平凡书写不凡。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点滴付出筑牢公平正义的基石;他们或许默默无闻,却用坚守与担当照亮司法为民的初心。他们用行动证明:公正司法,始于平凡点滴;司法为民,贵在持之以恒。
本专栏聚焦身边的先进典型,讲述他们扎根审判执行、调解一线、服务群众的真实故事。愿这些平凡而温暖的榜样,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法院人的奋斗篇章!
全市法院调解标兵:崔相如
在社区会议室里,业主与物业人员因下水道堵塞问题争执不休;
在居民家门口,因多年欠费僵持不下的双方各执一词……
面对这些基层常见的“疙瘩事”,他总能以法律的智慧和为民情怀,耐心细致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他不仅是办案能手,更是群众信赖的“调解标兵”,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温情守护公正。
他就是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崔相如。
走进社区,化解业主“心头堵”
一天,崔相如按惯例前往社区进行物业纠纷调解指导。刚进门,就看到业主王某正与物业人员激烈争吵。原来,王某家楼下下水道长期堵塞,严重影响生活,而物业未能彻底解决,还放任商户私接管道,王某愤而拒交物业费,物业则扬言要起诉追讨。
崔相如没有急于“和稀泥”,他将双方请进会议室,联合小区物业办、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等组成调解团队,从讲解《物业管理条例》和相关典型案例入手,清晰界定双方权责。
他语重心长地对王某说:“拒交物业费不是好办法,矛盾激化了受害的是整个小区。”同时,他也诚恳建议物业公司对照服务协议反思不足,提升服务水平。经过多轮耐心沟通,情、理、法交融之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现场办公,解决多年“欠账”
刚解决完王某的问题,崔相如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隔壁小区。居民李某因室内电线报修后物业不管、门口停车位不合理等问题,连续多年拒交物业费,多次催缴无果后,物业决心起诉。
面对李某的满腹“牢骚”,崔相如认真倾听,了解对方“心结”后,他心里便有了数。于是,崔相如将双方约到一起,在小区里现场办公。他一方面释法明理,明确室内电线维修属业主责任范围;另一方面在仔细勘查“问题”停车位后,对小区停车位规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整建议。真诚的司法服务态度和务实的方案打动了双方,物业当场承诺将积极协助李某解决室内电线维修问题,同时按照崔相如的建议优化车位布局,而李某也当即表示愿意补交物业费。
一场积怨多年的纠纷,在崔相如的现场调解下圆满化解,赢得业主和物业的双双点赞。
探索不止,创新机制解民忧
崔相如深知,物业服务是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纠纷化解贵在源头治理和多元协同。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实质解纷”理念,不满足于“一判了之”,而是积极探索物业、劳务、金融等领域的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将法院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面对大武口区某小区178户居民的“办证难”问题,崔相如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推动司法与行政执法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在他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已有134户居民成功办理了房产证,“办证难”顽疾正逐步破解。
去年,崔相如带领团队高效审结民事、行政、再审审查等各类案件1307件,平均每天结案超过3.6件。尤为亮眼的是,其办理的民事案件上诉率低至0.96%,调解率达60.77%,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仅为9.25%,这组数据生动诠释了他“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办案追求。
初心如磐,忠诚干净显本色

作为一名党员法官,崔相如始终将对党忠诚摆在首位。他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将坚定的政治立场融入司法为民的实践中。
廉洁是法官的生命线。在工作中,他热情周到接待每一位当事人,耐心倾听诉求,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在生活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以权谋私,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广泛赞誉。

自2016年进入法院,崔相如便扎根审判一线。从书记员、法官助理到审判员,再到庭长,他一步一个脚印,将对公正司法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忱,化为日复一日的勤勉与奉献。
他常说:“司法为民从不是口号,它集合了人民法院人的每一步脚印、每一滴汗水和每一颗无愧于人民赤子之心。”正是这份使命和担当,让他成为司法温情的传递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万家灯火,诠释着新时代人民法官的为民情怀与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