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旬老人,本应安享晚年的年纪,却用自己坚实的行动诠释了诚信的力量。她的儿子高某因病致残,生活无法自理,同时也是一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就是这样一位年迈的母亲,省吃俭用、多方筹措,主动借款为残疾儿子偿还债务。结案后,她特意向法院邮寄了一面锦旗,表达对执行法官的感激之情。
一案件背景与执行困境案件源于一起租赁合同纠纷。被执行人高某因租赁申请执行人徐某吊车欠下债务,后高某因疾病成为一级残疾,瘫痪在床,失去了经济来源和履行能力。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立即对高某的财产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经多次查询,确认其名下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了解到,高某生活完全依赖年迈的母亲照顾,母子二人依靠基本养老金和低保金维持生计。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法院严格按照规定对本案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同时充分保障了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二母亲的诚信承诺与执行法官的回应“法官,请你们放心,我会借款替我儿子偿还完债务的。”执行法官接到被执行人高某母亲的电话时,听到了这样一句坚定的承诺。这不是一句空话。这位八十岁的老人,在照顾残疾儿子的间隙,开始向亲朋好友筹措资金,计划分期履行还款义务,用实际行动坚守诚信理念。执行法官在得知老人的意愿后,多次主动与她沟通,耐心解释执行政策和程序,并明确告知法院绝不会对她们唯一的低保账户和基本生活物资进行查封冻结,让她们安心生活,量力而行。
三柔性执行与双向谅解当老人委托其女儿将五万元现金从吴忠专程送到法院执行局时,执行干警们无不为老人的诚信和担当所感动。案件承办人立即约谈了申请执行人徐某,详细说明了对方家庭的特殊情况和老人的诚信之举。执行法官的专业解释和人性化沟通,最终赢得了申请执行人的极大谅解,在偿还案款上做出了很大让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案件顺利执结。整个执行过程中,平罗县人民法院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依法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充分考虑被执行人的实际困难,找到了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四特殊锦旗,特别意义这面沉甸甸的锦旗,来自特殊的对象,有着特殊的分量。它不仅是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极大认可,更是对执行干警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最佳褒奖。
执行法官们表示,这面锦旗既是对他们工作的鼓励,也是一种鞭策。它提醒每一位司法工作者,执行工作不仅需要力度,更需要温度;不仅要维护法律尊严,也要考量人情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