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涉聋哑当事人生命权纠纷案件。通过引入专业手语翻译人员,为听障群体搭建司法沟通桥梁,切实保障特殊群体诉讼权利。
2024年7月,聋哑人吕某与吴某、万某因纠纷产生肢体冲突,导致吕某受伤。一审判决后,吕某对赔偿金额存有异议,上诉至石嘴山中院。
针对当事人双方均为聋哑人的特殊情况,石嘴山中院启动特殊诉讼保障程序:庭审前,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经与本地残疾人联合会协调,选聘了一名专业手语翻译,由法官向翻译详细介绍案件基本情况、庭审程序以及可能涉及的专业法律术语,逐个进行翻译校准;庭审中,审判长同步调整语速节奏,确保手语转化完整传达各方诉求。
在持续三个多小时的庭审中,通过手语老师的精准转译,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充分的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
“保障听障人士诉讼权利需要专业化、规范化的制度支撑。”该案承办法官介绍,202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了《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就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工作作了明确要求。
庭审中专业手语翻译的介入,不仅体现了司法程序的人性化,更折射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正如本案当事人用手语表达的感谢:"我们虽然听不见声音,但真切感受到了公平正义的力量。"
此次为聋哑当事人聘请翻译人员参与诉讼,是石嘴山中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保障特殊群体诉讼权利的生动体现。今后,石嘴山中院将继续完善司法便民举措,关注特殊群体需求,让每一位当事人都能在司法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温暖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