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特殊的“借款”纠纷,曾经相恋多年的王某和刘某在法官见证下握手言和,这场因感情纠葛引发的经济纠纷最终以温情方式化解。
恋爱转账成"糊涂账"
事情要追溯到2022年,当时还是恋人的王某因购房购车需要资金,陆续收到刘某通过微信、银行转账的67000元。2023年12月,两人感情出现裂痕时,王某写下了一张10万元的借条。但当恋情终结,这张借条却成了双方对簿公堂的导火索。
法庭上演"算账"大战
庭审中,刘某拿着借条主张:"白纸黑字写着10万借款,还有转账记录为证!"而王某却道出另一番实情:"恋爱期间我也给她转过11万,远超借条金额!那3万多没凭证的借款根本不存在!"
原来,王某和刘某双方恋爱期间,因闹矛盾,王某向刘某出具了一张十万元借条。王某认为,借条中载明借款10万元,但证据中仅有微信转账1万元、银行转账5.7万元,其余3.3万元借款并不存在。并且,双方恋爱的两年间,王某以转账、现金等方式多次给刘某钱,向刘某有迹可查的转账就有11万余元,已经超过借条金额。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案涉借条出具时虽然刘某与王某处于恋爱关系,双方互有转账行为,但王某向刘某出具案涉借条即视为对10万元借款债务的认可,一审法院对刘某要求王某偿还10万元借款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法官巧解"情债"难题
案件进入二审后,二审法官没有简单判决,经抽丝剥茧发现:双方有凭证的实际转账仅67000元, 10万元的借条实际上是刘某将恋爱期间向王某的转账进行全部汇总后所出具的,实质是感情破裂时的"清算单"。于是,法官化身"情感顾问+法律专家",帮两人理清三本账:
▶ 法律账:讲明借贷关系需要完整的"借贷合意+交付凭证"
▶ 经济账:梳理出两年间王某实际多转款4万余元
▶ 感情账:引导双方放下积怨向前看
经过多轮调解,这对昔日恋人终于就实际欠款67000元达成分期履行的还款协议。调解书签署后,法官还持续跟进履行情况,刘某专门致电感谢:"没想到法院能把我们的恩怨化解得这么圆满。"
法官提醒:恋爱期间这些"金钱往来"要谨慎
●大额借款务必签订书面协议
●转账备注用途,保存聊天记录
●特殊金额转账(如520、1314)可能被认定为赠与
●分手后的"补偿协议"需谨慎签署
●经济往来频繁的建议定期对账
本案主审法官表示:"我们既要用法律分清是非,也要用情理化解心结。特别是情感纠纷中的经济矛盾,不能简单'一判了之',更要注重修复社会关系。"
温馨提示:感情虽美好,金钱需分明。这个案例给所有在恋爱中的男女敲响警钟——既要做浪漫的恋人,也要当清醒的"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