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东 本报通讯员 刘宗池
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人民法院秉承“如我在执”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全力以赴用提质增效和案结事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今年上半年,共执结案件1120件,执结率63.82%,执行到位金额共7727.5万元,执行到位率、首执案件终本率、执行完毕率分别居全区法院第一、第二、第七位。
亮出“硬核执行”新手段
“你隐匿财产、躲避执行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请你配合执行,否则将对你采取拘留措施,后续还可能依法追究你的刑事责任。”因李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在彭阳法院7月的集中执行行动中,执行法官发现李某为躲避执行,将其所有小轿车登记在亲戚名下并隐匿在亲戚家中。财产线索被发现后,迫于强制执行“威慑力”,李某当场联系车商将车辆出售,履行了全部债务,该案得以顺利执结。
彭阳法院坚持从“小切口”入手,利用“夜间执行”“周末执行”手段,常态化开展“涉民生”“涉金融”等专项执行行动,重点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隐匿财产规避执行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为,最大限度推动“涉民生”和“小标的”案件执行到位。
上半年,彭阳法院共开展集中执行行动64次,夜间执行37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66人次,发出限制消费令202人次,拘传被执行人87人次,对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义务的34名被执行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发挥合力攻坚新效能
被执行人马某因涉及案件较多,长期在外躲避执行。执行干警多次在其居住地进行走访调查,均未发现马某下落亦未发现其名下有可供执行财产线索,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查人找物依然是执行难点,如果光靠法院自身,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彭阳法院执行局局长曹海波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鉴于马某具有一定反侦查意识,彭阳法院立即启用联动协作机制,在当地派出所民警的协同配合下,执行干警成功将马某控制,并将其作为被执行人的6件案件全部履行完毕。
在强化外部衔接,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查人找物的同时,彭阳法院还注重挖掘内部潜能,激发干警办案活力。今年年初,执行旧存案件同比增长超过60%,清积压力较大,彭阳法院精心部署、分类施策,妥善执结一批陈年旧案和“骨头案”,清积率达99.34%。一季度末,执行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彭阳法院通过优化办案团队、增强执行力量、调整任务分工、延长工作时间等措施,使得多项执行核心指标重新跻身全区法院前列。
寻求“执行失能”新出路
“今年许多工程都没有开工,开发商拖欠的材料款也没有到位,大家的生意都很难做,企业还得继续经营,请你们从中协调能否分期履行?”近日,作为被执行人的某企业老板向执行法官诉说着企业面临的困境。
在了解案件情况后,执行干警解除了对该企业银行账户的冻结措施,并联系了申请人,将该企业的困难情况予以告知,希望给予一定的宽限期。在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分期履行协议。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逐渐趋优向好,每月按时履行债务。
面对被执行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彭阳法院对因生产经营出现资金暂时困难,尚有经营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采取活封、活扣等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让企业回归市场“造血”。此外,还严格区分“失能”与“失信”,加强正向激励,大力开展信用修复工作,让“失能而未失信”的被执行人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上半年,共采用活封、活扣方式执行涉企案件25件,为31家企业、124名个人修复信用。
为解决执行案件增幅过快的问题,彭阳法院加强源头治理,积极推行督促履行工作,实质化运行“谁审理、谁负责督促履行”工作机制,并将督促履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及时提醒、释法说理、说服教育及后果警示等方式,敦促当事人主动履行债务。今年上半年,彭阳法院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56.56%,同比下降10.88个百分点,在全院受理案件同比上升14.21%的严峻形势下,新收执行案件同比仅增长6.02%,执行案件增速明显放缓。
(原文载于《法治日报》8月17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