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中级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诉讼服务 司法公开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灵武市人民法院->新闻中心->司法为民
路人经过工地意外受伤 法官层层探寻真相之谜

走访10余名证人、询问各方主体,最终锁定责任主体,助力当事人获得赔偿。这场“真相追踪”背后,是灵武法院干警司法为民的坚守与智慧。

近日,灵武法院西郊法庭干警通过细致调查与跨部门协作走访,成功调解一起因施工事故引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件。

 

突发事故钢架坠落致重伤 庭审陷入“罗生门”

2024年7月,马某途经某工业园区时,突遭路边施工作业中坠落的钢架砸中背部。经送医诊断,马某胸椎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因施工方拒赔,马某便诉至灵武法院,要求施工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12万元。

然而,庭审中三名工人的证词矛盾重重,案情扑朔迷离。

“工程是包工头张某接的。”

“我听说是镇上安排的。”

“我啥都不知道,我只管干活,不清楚这些。”

施工现场的工人一问三不知,关键证据缺失、责任主体不明,案件陷入僵局。

 

抽丝剥茧法官“三线并进”锁定真相

为了还原案件的事发经过,承办法官首先赴派出所调取报警记录、出警录像等相关证据。

“钢架从6米高处坠落,现场无安全围栏。”这是事故发生后,目击者王某拨打110报警电话时所述。与现场施工工人所述“已设置警戒线”存在明显的矛盾。并且在派出所出警记录中有标注“施工方未出示工程承包合同”。

为验证工人在庭审中仅有的陈述,承办法官又联系派出所一起重返事故现场。派出所协助调取了周边商铺监控,发现施工期间现场仅用一条红布条简易围挡,且事发时马某系正常沿人行道行走……事实一步步推进,线索一点点明晰,最后在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引中发现关键点“该地块三年前已由A公司承租。”

这一关键线索拨开了案件的迷雾,真相已在眼前。承办法官立即联系A公司核实,公司负责人称2024年将场地清理工程以“包工包料”形式发包给张某。但经过查询发现张某既无施工资质,也未为工人购买保险。面对证据,张某起初坚称“只是帮忙找工人”。承办法官又从A公司调取“工程款发放纪要”,当中显示张某曾多次催促支付工程款,并提及“清理结束前所有安全保障义务由张某承担”。在如此清晰的证据面前,张某终于承认他就是工地的承包经营人,为了降低施工成本,雇佣未受过安全培训的散工,且未配备防护设备。

 

化解纠纷释法析理探寻“最优解”

责任主体找到了,下一步就是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

“因为施工现场安全措施问题导致您受伤,非常抱歉,医疗费用我都会承担,也会给您一定的补偿,但是12万实在是太多了,希望法官可以帮我们核算一下,定个合理的金额。”

调解现场,张某对马某提出的12万元赔偿款表示不认同,要求马某出具医院缴费记录单等证明材料。承办法官耐心调解并帮助双方当事人仔细核算金额,经过3小时的协商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约定由张某赔偿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共计4万元。

在承办法官的连日奔走下,案件终于以调解方式圆满结案。

 

 

利民之事,丝发必行。

如我在诉,念兹在兹。

本案中法官通过亲身调查的方式突破证据困局,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法官注重查明事实的微末细节,注重释法说理的微言大义,注重“小案”办理的“情法交融”,展现司法为民的情怀、实质化解矛盾的司法智慧。灵武法院将继续贯彻和坚守“公正与效率”,在处理关键证据缺失、责任主体不明的案件时,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明辨是非,用“火眼金睛”识破虚假,用专业和担当守护公平正义,让法律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来源: 责任编辑:
☆ 灵武市人民法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灵武市人民法院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灵武市人民法院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灵武市人民法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灵武市人民法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灵武市人民法院网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